阿皓持续爬墙中

别问,总之就是攻控。
微博地址:吧唧熊捕获星星_杀网总攻151君

读史随笔 李倓

八佾舞羽:

游戏会过时,会遗忘,史籍倒是代代相传。《新唐书》里对李倓的记载,很短小,《旧唐书》长点,但都没写明或者让你可以依据推测李倓出生确凿年份的字句。


没错,李倓死时年纪是个谜。


他当时很年轻,就这点共识。




如果言情小说,想意淫穿越去“嫖”个历史人物,最适合的我认为是朱虚侯刘章和建宁王李倓。


因为他们出身高贵,年轻有为,挽大厦于将倾,并且极年轻就死掉了,一个死得不明不白,一个被冤杀。


他们一度,接近过皇位,然后那几乎碰触到的瞬间,决定了他们的必死。




耸肩,我很懒,不想更文,犯犯花痴的热情还是有的。


李倓是我最初玩剑三的一个原因。卧槽,这游戏居然有李倓,这么冷门的历史人物。


因为这游戏背景有一段是安史之乱啊,骚年。


谈安史之乱,就避不开李倓。


“先圣以宸扆之恋,将侍君亲;惟王以宗庙之重,誓宁家国。克协朕志,载符天时,立辨群议之非,同献五原之计。中兴之盛,实藉奇功。”




这是后来追忆老弟的代宗,对李倓功劳的一份总结。


潼关失守后,安禄山的叛军直逼长安,唐玄宗带着几个亲戚近臣和近侍出逃皇宫,身为太子的李亨率领亲兵追随。


国家快亡了,大军压来,夭寿哦,皇帝太子跑路了。


当时就是这样的情况,皇帝太子带军队跑了,根本不管百姓啊喂。


逃到渭河边,太子李亨被满坑满谷的百姓拦截了——谁让丫跑得没老爹快。


老百姓们很现实:特么你们带军跑了,谁来保护我们生命财产安全,保护这个国家。


太子李亨推辞说:圣上的命令,我不好抗旨啊。


身为李亨的仔,跟随在老爹身边的李倓,这时候就怂恿说:应该募兵抵抗,并分析了局势,屯边的将士将近十万,李光弼,郭子仪大军又都完好,局势没差到只剩跑路可选择。反击,光复国土,才是上策。


毫无疑问,这是正确的姿势,李亨采用了。李亨后来能架空老爹唐玄宗当太上皇,自己登基为帝,无不是因为这个正确选择奠定的基础。


可以说,唐没灭国,撑过安史之乱,李倓有很大的功劳。所以代宗说他,“中兴之盛,实藉奇功。”




如果李倓,只是一个谋断能力过人,心有家国的皇家子弟,这样的角色,历史上还是能刨出好几个的。


但李倓是个很有魅力的人,有才干,极年轻有野心。更重要的是,他的屈死,让其短暂一生像烟花般绚丽,像残阳般悲情。这样的历史人物,可是不可多得。


骚年,很好,我记住你了。


新旧唐书有这么一段类似记载:


“一日百战。倓自选骁骑数百卫从,每苍黄颠沛之际,血战在前。”


“倓以骁骑数百从,每接战,常身先,血殷袂,不告也。”


战斗极其频繁,李倓率领骑兵,身先士卒,鲜血染红衣袂,他隐匿伤情,继续战斗。


这些记载,看得出拼命,不顾个人安危。,这也是代宗说他:“惟王以宗庙之重,誓宁家国”。


史书说李倓“忠謇”,也就是忠诚正直。


这是他的一个品格,但是李倓有自己的野心。


李倓带兵打仗这么拼命,士兵们看在眼里,他特别孝敬老爹,老爹看在眼里。此时的李亨已经登基为帝,他会有一位皇位继承人。


李倓一度挨得很近,李亨更是差点将天下兵马元帅的职位交给他。大臣们反对下(李倓不是嫡长),李亨只得将这职位给嫡长广平王(后来的代宗),却还是让李倓掌管亲兵。


此时的李亨,对于继承人仍犹豫不决。


突然,情况急转直下,史书对李倓被馋杀的记载,应该是有隐瞒的。


史书记载:因李倓看不惯张良娣和李辅国的做为,并跟李亨提示他们会祸国。不是省油的灯张良娣和李辅国联手反过来诋毁李倓,并导致李倓被杀。


但并非如此简单。


张良娣确实想立自己的仔做太子,她和皇帝的亲信李辅国狼狈为奸,想剪除李倓这个呼声高的敌手。


还有另外一个人,他也是想剪除李倓的,这人就是广平王。


身为嫡长子,继承权却被李倓这个比自己更能干的弟弟威胁,广平王不会视若无睹。


广平王无疑和张良娣是敌人,但是李倓,则是他们共同的敌人。




不得不说,李亨这么个乏善可陈的皇帝,耳根子非常软,性子软弱反复。他听信这些人说李倓会造反,竟将李倓赐死。


刚杀掉这个最有才干的儿子,他就后悔了,,非常后悔。“帝惑偏语,赐倓死,俄悔悟”后来再想起这事,竟“帝泣下曰:‘事已尔,末耐何!’”




李倓就这么死了,他没能活着看到两京收复,以及平乱后的家国,百姓的欢呼,以及他应的得荣誉。


我想,他是有无限遗恨的。




这些构害他的人,无论是张良娣,李辅国,甚至代宗,他们走向属于自己命运。三人联盟,在李倓死后便崩坏,李辅国拉拢代宗杀了张良娣,代宗解决了李辅国。




新唐书对代宗的评语是:“中材之主”,中等才干的君王。




对于李倓被杀这事,代宗是不安的,愧疚的。待续。

评论
热度 ( 51 )
 

© 阿皓持续爬墙中 | Powered by LOFTER